不是他敢说,是有些演员真欠骂! -

来源:zy.mogu2020.com   发布时间:2020-10-15 12:22:56   浏览次数:52

不是他敢说,是有些演员真欠

估计连尔冬升自己也没料到。

靠“骂人”,能火出圈儿。

刚开播的《演员请就位》 第二季里,导演尔冬升不留情面痛批偶像小鲜肉、综艺混子。

“你演得很吃力,我看得很辛苦。”

“不要找借口……不行就是不行。”

爆炸言论一个接一个。

陈凯歌愣了,赵薇傻了,郭敬明呆了。

台上的主持人大鹏更是惊得接不上话。

一时间,所有人都忘了表情管理。

上一季的李诚儒,这一季的尔冬升。

《演员请就位》仿若在攒“狠人卡”。

一开播,随便出手便是个王炸。

炸得上了热搜。

炸得观众解气。

豆瓣网友评论

这般不吐不快是过瘾。

但,这份敢言竟让人感到如此悲凉。

为何演员再也说不得?

为何导演再也不敢说?

为何这个时代,敢讲的标准竟堕落到如此地步?

>>>>碰不得的偶像演员

去年的《演员请就位》就够狠。

李诚儒的“三如箴言”(如坐针毡、如芒刺背、如鲠在喉)噎得演员难受。

再现《大腕儿》经典场景,把娱乐圈扒得底裤不剩。

这一季,李诚儒毒舌功力依旧在线。

第一场,偶像明星陈宥维和新人演员王楚然出演《三生三世十里桃花》选段——夜华取素素双眼。

演完后,其他演员一边鼓掌,一边赞叹:“我觉得演得很好啊”

一片其乐融融之中,李诚儒的点评倒显得有些“不合时宜”。

一句“真不敢恭维”震得所有人顿时没了声。

“味同嚼蜡。味如鸡肋。如此乏味。”

“三味真火”烧得台上演员面红耳赤。

眼看场子尴尬,导演们赶紧开始打太极、和稀泥。

从剧本上找不足,从履历上找台阶。

避重就轻的话说了一大堆,讲到点儿上的一个也没有。

坐在一旁的尔冬升看不下去了。

不说无用的废话,直戳痛处。

他质问女生:

“你长得是不错,但你知道有你这样外形的,全中国有多少?”

“你这种漂漂亮亮的,最糟糕的是没有性格。”

说罢,转头又说男生:

“你连五官都不知道怎么控制……”

男生哭戏

“你回去当偶像也不可能了,年纪大没有粉丝看你了……”

机关枪式的点评把俩人说懵了。

都听惯了隔靴搔痒的糖水话,哪见过这阵势。

为了缓和气氛,主持人大鹏建议,两位演员拥抱一下,给予彼此鼓励。

顿时,现场粉丝发出抗议嘘声。

大鹏无奈道歉,赵薇侧目不满。

想必,导演们也早已无奈于当下势力强大的粉丝淫威。

但顾面儿,也不好说什么。

还是尔冬升,没忍住。

他直接点名陈宥维:“是你的粉丝?不让你搂?”

接着又是一股脑地痛斥:

“既要取悦粉丝,又要顾形象,你怎么演好戏?!”

简单直白,一语道破流量演员所处的畸形环境。

可以理解尔冬升为何如此生气愤怒。

在香港黄金时代摸爬滚打过的他,见过太多的巨星。

但哪个不是为了戏舍得、忘我。

即便是刘德华,耍帅摆弄头发也会被骂。

即便是正当红的陈冠希,不认真也会被扇耳光。

崩管多大的腕儿,该调教就调教。

可如今却成了这副模样:流量为尊,碰不得。

即便如此,流量演员还可稍稍理解。

他们被粉丝裹挟,被资本操纵,并无太多选择权。

反倒是另一类演员让人恨,却又不敢恨。

恨ta,就会有人站在道德的制高点指责你。

>>>>说不得的努力型演员

“存在即合理”是现在特别正确的一套辩论招数。

这一招,上一季的郭敬明用过了,这一季接着用。

之前,李诚儒质疑《悲伤逆流成河》的意义。

如今质疑郭敬明对S卡(节目中,导演给演员发的最高等级评定)的发放。

郭敬明又搬出了这套理论,压得李诚儒吃了不少舆论恶评。

这一季,甚至还有人承袭“郭式辩术”大说特说。

谁?

张大大。

正职:娱乐圈社交达人。

副业:主持人。

主持功力被全网嘲,不想着下功夫打磨,反倒跑来要当演员。

这次,他合作演员王智出演《我和我的祖国》 相遇篇。

扮演张译那个角色——从头到尾只有两句台词,口罩遮了半张脸,所有演技只能靠眼神表达。

张译版

张大大版

一场戏演完了,尔冬升率先发声。

点评铿锵有力,只有两个字——无语。

但显然尔导低估了张大大的狡辩能力。

“喜爱的心”+“努力的魂”,张大大高举这两面大旗开始了反击。

先是一股脑开始倒苦水,说自己掉发、失眠。

只要一卖惨,就没人再敢苛责什么了。

再说,那便成了刻薄的人,没有同情心的人。

“反矫达人”尔冬升可不吃这一套。

当场就变了脸。

吃苦?谁没吃过苦?

拿着吃苦当噱头有意义吗?

观众花钱买票看戏,他会根据幕后的心酸来评判一个作品的好坏吗?

退一万步讲,即便谈论努力,张大大的努力站得住脚吗?

从始至终,我们能够看到他做得努力只是——锤墙。

还有,化妆把自己弄得更惨些。

表演性努力非常到位,实质性钻研一刻不见。

这样的努力简直是个笑话。

还是陈凯歌来救了场。

既然张大大用心了,但戏难,无法驾驭,那就让他表演一段简单的戏。

毫不意外,又是一次尬演。

“不行就是不行。”

果然,让尔冬升说对了。

尔冬升看懵了,赵薇看笑了

最后,张大大不得不搬出终极大招——“喜欢”。

这招真是精明。

拿着最正确的话语粉饰太平。

任何批评都被他偏执简单地划归为对他的不喜欢。

多说一句,他便委屈十分。

用最正确、最博人同情的话术杀死一切可以讨论的可能,只认定一个答案——“存在即合理”。

触及本质的东西,始终避而不谈。

你要问他合理性是什么?

他也答不上来

只能鸡贼的转移话题、偷换概念。

面如不知悔改的张大大,尔冬升早已失去了耐心,懒得跟他掰扯。

他知道,这些张口努力,闭口喜欢,捎带着哭得梨花带雨的演员,还是太幼稚。

市场大门那边的世界他们一无所知。

>>>>认不清市场残酷的演员

与其说尔冬升严厉,倒不如说他现实。

出身演艺世家的尔冬升,自小便看尽娱乐圈浮华背后的无情。

比帅?

年轻时的尔冬升比不上现在哪个流量明星?

尔冬升年轻时是邵氏当红小生

比家境?

家族从事影视业多达20余人,圈内人都叫他“小宝”。

被宠大的尔冬升,根本资源不用愁。

尔冬升兄弟三人(从左至右:姜大卫,尔冬升,秦沛)

图源:网络

即便如此,不到四十岁,尔冬升还是转去了幕后。

为什么?

只因他在演艺圈里见过了太多太多的人和事。

长得帅的还有天赋,有天赋的还有运气,有运气的还有家境……

层层刷下来,能有几个张国荣、林青霞、梁朝伟、张曼玉?

正应了张爱玲的那句话:

“你年轻吗?不要紧,过两年就老了。这里,青春是不稀罕的。”

演艺圈便是如此。

青春的饭碗捧得了一时,捧不了一世。

就拿《演员请就位》的演员们来说吧。

去年的名单上,还有几个能叫上名字。

今年,40个演员里,一大半的生面孔。

另一边,“选秀富士康”一批批创造出模式化流量明星也在不断争抢市场。

眼看着前浪推后浪。

还没等记住一个新人的名字,第二年就看他被拍死在市场的沙滩上。

选秀综艺《明日之子》出来的人气选手马伯骞,现在已经学会自嘲:

“我不是流量,我早糊了。 ”

糊不糊,全靠市场评级来判定。

第二季的《演员请就位》就把残酷的市场规则搬在了明面儿上。

演员分S、A、B三个等级。

S级:有足够的流量,有出圈的作品。

B级:负面新闻的演员、中年女艺人、既没流量又没作品的演员。

剩下的全部划为A级。

将演员分三六九等就够残酷了?

之后的规则,继续教他们做人。

所有人按照S级到B级的顺序挑剧本。

好的剧本被挑走,剩下的就是些烂剧本。

烂剧本里无法翻身 ➡️ 无法翻身就无法晋升S级 ➡️ 不是S级就没有挑剧本的权力……

一个已然成为闭环的商业链条,勒得每一个演员感到窒息。

也甭怪制片人“势利眼”。

他们不知道演员处境艰难吗?

知道,但也没办法。

没有流量打底,没有IP护驾,谁敢轻易搞新花样?

最典型的例子,温峥嵘。

当年出了名的大花旦,电影学院老师都说,她就是下一个巩俐。

但除了一部打破收视纪录的《错爱一生》,她再无代表作。

如今步入中年,无戏可拍。

在节目里,即便人人称她演技高手,也只能去B级坐冷板凳。

这就是市场。

不留情面的淘汰,没有商量的放弃。

当胶原蛋白消失,泯然众人只是时间问题。

当代表作落了尘,无人可知就是必然结果。

怎样才能站稳脚?

靠着粉丝们的彩虹屁和资本哄抬能成就一世辉煌?

还是拿着“喜爱”“努力”两板斧大声疾呼能逆风翻盘?

答案是什么,想必每个人都心知肚明。

>>>>顾面子的导演

不得不承认,现在演员的门槛越来越低了。

可能是网红主播,可能是综艺咖,也可能是主持人。

只有稍有名气就很有可能借势成为一名演员。

反而真正经过系统学习的演员越来越少。

所以,你再难看到像蒋雯丽那样的演员,每拍一部戏都要根据角色写人物小传。

更难看到像张震那样的演员,为了一部戏,肯苦练三年八极拳。

与其说,戏骨太难得,倒不如说,真正懂得演戏的人少了。

面对如此环境,陈凯歌也只能无力地叹一句:

“时代变了。”

是啊,时代变了,门槛低了,演员没了。

眼见着行业的操守一降再降,再也不见专业性。

泥沙俱下,靠什么才能继续维系圈内生态?

人情。

讲戏不再较真,全看面子。

说太重,演员下不来台。

讲真话,还要顾及演员背后的资本力量。

惹不的,说不的,导演们不得不哄着,供着。

一团和气下,拙劣的演技闭口不谈,可长进的地方笑而不语。

一群人合力织补出一袭皇帝的新衣。

却从未想过这新衣传承给下一代演员将会发生什么?

或许,我们已经见证到了。

只见越来越多的演员遇到批评砸在脸上,不懂反思,只是自我怜惜般说一句:“都怪我太红了”。

只见导演、制片为了赶时间的一条过,成了演员们自我标榜“演技还行”的佐证。

幸好,李诚儒、尔冬升们还在,揭露新衣虚假的小孩还在。

不是不懂规矩,也不是故意让谁难堪。

他们只是知道敷衍的捧杀会害了一位演员的一生。

只是担忧顾面子的奉承会毁灭一个行业的未来。

说出来或许很难。

但必须有人要说。

否则,当真话因危险而消失。

当他们也不再敢言。

那迎接

若本站收录的文章侵犯了您的权益,请联系我们删除侵权内容!
共1条数据,当前1/1页
上一篇:赵本山女儿球球直播卸妆,自曝鼻子是假的,前男友曾公开她变脸 下一篇:《演员2》真情商试金石,大鹏站队惹争议,黄璐一句话得罪一票人

最新影视资讯